
忘了从何开始,已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音乐来享受,让自己的心情愉悦。大学第四年的开端,就不停地忙碌,连教授都给了我们预告说——大学最后一年是没有假期的,要假期就等你们毕业之后。听完这句话之后的我觉得有些许可笑,毕业之后会有假期的话,应该就是代表着自己就是失业中吧。
在这段时间内,有时觉得自己有一点变化,但又似乎没什么改变。我自觉改变的地方的话,就是在于享受音乐这回事吧。以前的自己会通过音乐来解压,也许是偶然之中发现的好音乐,也可以让我心情变好。然而后来的我,因为需要大量的专注在写论文草稿,准备作业和学习资料,反而选择不听音乐了。就算偶尔可能会想播点音乐,但都没有自己能够享受的。所以就算了吧。
心情照旧,起起落落。许多烦恼的时刻,都是自找的,因为over thinking。比如,焦虑关于到一整个学期的计划到底应该如何,却无从下手,而感到沮丧。想要走一步看一步,但依然会有一些时刻是控制不到自己“活在当下”。关于论文,的确很想做到最好,为领域做出一份贡献。如果可以,我也想要一些荣耀,可能是为了证明我自己。就算友人称赞我,但也都比不过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和自信吧。教授说她看好我,受到他人的期待是一种动力也可以是一种压力,内心的自己是有点担心自己会让别人失望吧。
当我们开始论文的那会儿,我竟然有一瞬间怀疑了自己未来的工作去向。我对我提出的论文题目是感兴趣的,所以我就相信我可以做一份贡献。一刹那,我幻想了未来在工作的我,如果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员,天天都在做着繁琐又有重复性的工,我的贡献是什么?换个视角,如果成为了researcher,那么他们是不是推动转换的主要人物之一?当然,那也得是做出的研究是有贡献的才有效吧。
这些想法又衍生了别的想法。我在我的生活里想要的是什么?我所追求的是什么?也许这些关键词曾经清晰过,但偶尔也会失焦,就好比现阶段,快要踏入社会的我。在社交媒体上,看着他人的生活似乎都过得不错,有自己关系好的圈子、有物质上的享受...还有什么呢?原来我只看到了这两样。我没有关系好的“圈子”(就是那种一大群朋友),我有的是好几个真心的老朋友,虽然都不常见面,但我相信依然如从前。物质上,我也满足于现在的状态,毕竟只是在家过生活,没有抛头露面的机会。但偶尔也会羡慕他人已有工作经济能力,买得起自己想买的东西。奇怪的心态就是,我明明没有特别想要的东西,可是还是依然会羡慕,这是因为女人天生的虚荣心吗?哈!自己在想着要发story时,都会犹豫一些,自己会不会太高调。我也不晓得我是什么心态,我要分享什么给人家知道还是是我真心想要为自己的生活做记录?
生活的节奏加速了。我还找不到指引。也许应该找一天,重整生活思想,理清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还没进入到理想生活状态前,需要做些什么,又或者是什么都不需要做。
愿,找到内心的平静。
这几年的自己已经改变了许多,是我自认为的吧?总是会在某些时刻,听见一句话在脑海中——你还是那个你。只是你更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覆盖起来而已。再轻轻合上一块“乐观”的绸缎。然而风大雨大,终究会将它吹散。按捺不住掩盖着的情绪,让它随风雨一同飘舞。
被害者情绪是罪魁祸首。除我之外,没有人会晓得真实的情绪。除我之外,没有人比自己更能够让自己安定。除我之外,没有人能够真正帮你守护着掩盖的情绪。
除了我还是我。
距离2022年,倒数100日。来到了9月份,算得上是我最幸福的一个月份吧。在8月尾时顺利结束了实习,然后就是等待着回家的日子。那时候的日子挺煎熬的,原以为早就订好9月1日的飞机行程能够顺利如愿以偿,但早在2个星期前突然被亚航告知行程取消,只能换到10日。当时的心情真的很差劲,毕竟是期待已久的事,除了失落还能怎样。所幸的是,男朋友建议要不然看别的航班,也许有比10号更早的航班。而那时就去看了看,发现马航有2号的行程,只不过它都是必须在KL中途转机的,时间会比较长。
后来和家人商量之后,决定再买马航的机票。买了之后的那几日也是过得很糟,因为又突如其来的收到邮件通知马航改了时间,变成转机回槟城那趟安排在第二天。当时真的急死我了,我怎么可能在机场过夜呢。好吧,那就改多一次日期到3号。再后来,又收到邮件的那一刻,我的心脏都快停止了,幸好只是把第二趟飞机延迟到傍晚,待机时间为5个小时。直到去往飞机场的路上,终于可以安下心,这次真的可以回家了。那期间瞬间恍然大悟,自己已是大人,只因为在一次次的打击下,虽然有过失望和想哭的冲动,但理智还是压抑着了那些情绪,一直抱着一定可以回到家的希望去坚持。也很感谢男朋友那时的提议和在我待机的5个小时里都(在线上)陪伴着我。
回到家,为了家人的安全,就开始了自我隔离。除了洗澡如厕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房间,家人在知道我要出房门时也都会佩戴着口罩。而我如厕之后也会喷消毒剂以保障没有细菌残留。回到家的第二早上天收到了亚航再次取消航班的消息,这一次终于可以开心地选择退款了。直到隔离的第五天,使用了自我检测的test kit,才确定自己是安全的。在那之后我也并没有出门,直到我在上个星期打了第二支疫苗。如今也是还在等待着Fully vaccinated了,才会出门去运动和剪个头发。
在家里的这段期间,我也意识到这是我在踏入大学最后一年之前,最后的假期来享受时光。暂时还没有课业和就业的烦恼,真的要好好珍惜。当然,我也并没有闲着这一段时间。教授已经让我们开始准备大学毕业论文的题目,而我也每天都在读文章,以便获取更多的点子来决定想要做的题目。闲暇时间,就做起了手工,这是个秘密计划,想送手工礼物给相识已久的朋友们。目前只完成了两份,还有3份未完成,预计在开学前可以完成然后顺利送出去吧。最近都在网上购买了一些食品,想尝试做我最喜欢吃的韩式拌饭还有咖喱乌冬面。可以见得... 体重是在蒸蒸日上了哈哈。待我挑战成功了之后再来这里分享吧!
落下 同一顆太陽 有什麼特別的嗎
你還不是一樣 溫暖卻停在遠方—— 田馥甄《悬日》
已来到2021下半年的第二个月。先记录一下7月的日子——过了23岁的生日,打了第一支疫苗,完成了学业上的报告还有实习上的不顺心。23岁的生日,是第一次在外地无法和家人一起过。幸福的是家人爱人和朋友们都献上了祝福,然后那一天就是一直在收下外卖,不断地在吃啊吃。其实对生日这回事也还好,以前小时候好像会把那一天当作是很重要的日子,放在心上,因为期待着身边的人给自己些什么惊喜。长大之后,这些惊喜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感觉上有心也好,平常心也好,平凡地过这个日子也好。
抢到了AZ的预约,所以在7月14这日打了第一剂疫苗。说实话,在这之前是一直很担心副作用的,还提早请了两天的病假。问了很多身边的朋友,打了之后都是发高烧两天,然后头疼发冷的症状。我就祈祷着我打了之后可以快点痊愈就好,因为那个星期六也需要给学校的panel做presentation。打了之后的当晚特别好睡(在那之前我都睡不太好),早上6点多醒来,已经过了12个小时,应该开始要有副作用吧?但感觉上……自己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有点热,那好吧就继续睡。后来那天其实我都没有发高烧还是头疼的症状,只是轻微的发热和感觉累而已。再隔多一天,我就完全复原了。那时就和朋友说起,会不会是我的免疫系统不好,没有起来反抗了结果都没有像他们说年轻人的副作用会更严重的反应,有点小失落也有点小庆幸哈哈。
17日是我们期待已久的presentation日,因为只要我们presentation完毕,就不再需要烦恼功课还有实习上会影响成绩的事情了。当日,也很紧张,因为是第一次做live presentation。虽然稿是练习了好几次,但最后还是得看着它来确保自己能够在10分钟内完成演示。最后我被指点出了有个部分不太正确,应该是放错了数目那样。当时的自己很傻,我并没有马上理解Panel的意思,反而去解释我如何拿到这些数目。后来我才恍然大悟,但已经结束了,老师也很善良,帮我圆了场。只不过我对自己这样的表现有失望,这也是一个教训让我下次要重新检查每一部分,还有被点评时与其急着去解释,要先理解好panel的意思吧。
在这之后的期待就是要过完剩下的实习日子直到8月30日。其实从6月开始的居家办公之后,我们的工作内容都是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做measurements。我们都做到很闷,也很心累,因为当我们的工作被检查时,总是会被问很多问题,不然就是被骂,因为犯了一些低级的计算错误。这些我们也明白不应该犯错,但也无话可说了。有好几次我也发觉我的心态不正确,因为被点评时,我可能会因为当下觉得不爽的心情,而选择假装有在听,但其实是很抗拒的。然后这样的心态也导致了之后的我又犯了同个错误,所以这一点我也是只能好好反省自己。
少了学业上的项目,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之后的时间会特别空闲了。最近也开始在策划着想实现的小小生意,但一切都是在计划而已。也想了关于即将来临的大四,还有剩下一年就快毕业出社会,难免有点慌和迷茫。有时候感觉自己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许一开始我会满腔热血去列下想要达成的目标,然而满腔热血一段日子过后就会开始松懈,动力被施下减法,也许最后还会不在乎了。人生里应该要有计划吧,但自己总会跌入不确定的状态,也许是不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走一步看一步,但又害怕自己当下做的决定并不是最好的打算。转大人的我们,加油吧。

回到了这里,喃喃自语。最近这一个星期的自己,感觉不像自己了,开始了失眠期。居家办公已经有一个月之久了吧。长时间在家里和朋友还有她家人的相处,渐渐消耗了自己的能量。也许刚开始会告诉自己这是他们家里的习惯,我就应该入乡随乡,习惯就好。但有时候忽略久了的情绪,一直隐忍着直到爆发那天真的很不堪。居家办公,和朋友是面对面一起在电脑前做工。然而,发现了、看到了她慵懒的一面,也让我看不下眼了。很多时候关于这些事情都选择和男朋友/朋友/在推特上嚷嚷抱怨。
我也不晓得为什么我会如此在意。可能就是不甘心吧,自己很认真辛苦地办公,但做不到像别人一样怠惰的态度。就好像自己失眠的时候,眼看着别人睡得打鼻鼾,就会觉得自己特别悲惨一样。
也许在别人眼里会觉得很虚伪吧,怎么像个正义魔人看不过眼他人,而自己怎么可能完全会不怠惰呢。当然我也不是十全十美,我也有偶尔的懒散。回想起自己以前,好像是中六时才开始的习惯吧——那种感觉不做点什么课业、学习上的事情就会觉得自己很懒。当时也觉得,付出的努力是会和成果成正比的,从此我也秉持了这样的态度,而慢慢见证了自身的改变。上到大学依然如此,也变得更贪心了,想要得到的更多,想要像其他人一样找到自己闪闪发亮的一点。
如今的自己,回想起这一切,似乎还是很迷茫。我还找不到我存在的意义吗?
情绪多的时候,真的很容易搞砸一切。太敏感,因为玻璃心,也更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自卑感,感觉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Low self esteem,把持不到一个能够平衡自己一切的“掌权管”。但这一切,总是反复的发生,像是有个周期一样。也许过些日子,时间又冲淡了情绪,又感觉一切没什么了。
分享一张近日在放工回家的路途中所拍下偶然出现的彩虹。我想距离我最后一次亲眼看到彩虹的时候应该有2年之久吧?那时是在宿舍的窗口望出去所看见的。每一次看见彩虹都是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它们不常见,所以一般上当我发现到它们时会觉得很欣喜。就像是,平凡日子里的不平凡时刻,那一微小的惊喜。
和自己说好每个月会写下一篇的日记,但上个月的日记却被遗漏了。最主要是因为上个月是我所实习的公司的“巅峰时期”吧。有很多项目要在短时期内尽快完成,为了赶上进度,老板要求我们在连续两个星期的周末都回公司加班。那段时期确实蛮累的,因为总要担心着自己来不来得及完成,虽然我只是个小助手。负责这项工程的senior也好像没什么紧张,好几次我也安慰自己说“皇上不急太监急”干什么啊,朋友也怂恿我不要太看重,反正做不完也是那个senior的事情。
口头上说不要在乎那么多,但最后我还是很难去选择责无旁贷的态度啊。所幸的是这场项目在前几天顺利结束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回想起来,这段经历有点苦,senior给我的磨难很多,我对那些事情的抱怨也很多(感恩这段时间要忍受听我抱怨的男朋友哈哈),但也算是值得的吧,毕竟学习到和接触到了不少的东西。已踏入了实习的第三个月,也不晓得应该期待时间过快一些还是慢一些呢。
这天,政府又宣布了全国禁止跨洲跨县的指令。看着我国的疫情日益严重,我想没有人可以预测到,到底这场疫情还要多久才会好转吧。还记得去年的自己期待过今年的疫情可以在3、4月逐渐好转,然后大家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然而如今却遥遥无期了。有那么一瞬间,感觉现在马来西亚过的日子就像重复着去年的覆辙。病毒离大家真的很靠近了,大家都应该安守本分啊。对于这些事情感到很无力,只能默默期望——这个世界尽快好起来吧。
开始新的 “生活” 已将近1个月了。他们说的21天可以让人习惯一些事情是真实的。我想我已经融入了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一开始确实满怀希望,现在呢其实也就还好。心里是有很多抱怨的话,很多看不过眼的地方,但毕竟这不是我的地盘,我没有权说些什么。到最后还是要把话默默吞回肚子里。再忍一忍,很快就会过去了。
领悟,这一次回到这里,其实和以前回到大学时的情况不一样。在大学宿舍里,我是有明确的私人空间,虽然是和室友共处一室,但早已被家具划好的界限。在借住朋友家的时候,他们都说把这里当自己家,但我想还是很难的事情吧。虽然也是要和朋友同房间,但我就很习惯性地大多时候都躲在房间。在这里感觉不到归属感,因为从来没有拥有过些什么。周末的活动除了到附近的咖啡店打包,买杂货,也没什么好处去。朋友有约过出来见面,但我懒惰,也心疼荷包,不想踏出房门。然而也会有那么一瞬间,又想要自己跑出去,去一直到想去的咖啡馆Sweet Blossom,叫上一杯黑咖啡,然后在那边享受午后的时光。可能那样的想法会让我觉得自己可以很独立,我去得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可以享受即使在一群陌生人里,独自一人的那种优越感吧。
而我 在這座城市
遺失了你 順便遺失了自己 —— 告五人《在这座城市遗失了你》
二月将近,是时候要为二〇二一的第一章节翻篇。居家上课的生活已经持续进行了差不多快要一年的时间。从一开始的各种不习惯,直到现在的“习惯”这不习惯。每天看着马来西亚病例的数据,已逐渐麻木。即使是每天的数据都在刷新纪录也好,早已习以为常。马来西亚政府的效率和执行力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样的时刻早就预料得到的。
生活上没有多大的改变。几乎是足不出门,只有在父母出外采购日常用品回来需要帮忙时,才踏出家门到楼下的大厅。我的“生活空间”并不大,就是一个房间的空间。从早到晚,除了刷牙、上厕所、洗澡的时刻,绝大多数的时间我都会呆在房间。坐在固定的位置上,面对着电脑,除了学业还是学业。前几天,就连我房间的灯管也卒了,肯定是因为忍受不了我一大早起来就开着灯,就连下午房间采光不好的时候我也会开着它直到睡前。我妈妈说我真的是居家隔离的完美典范(毕竟我现在真的不得空出去,也没什么地方可去呀)。现在我也尽量在吃饭的时间到客厅去和家人一起看电视,偶尔妈妈也会让我帮忙晾衣服,目的就是为了让我晒到太阳哈哈。
虽然在家里,但其实很少和父母沟通。还记得以前小时候,我常常喜欢把门关起来,然后可能有时候会偷偷做自己的兴趣,还是按电话,用电脑看戏之类的。然后妈妈就会进来突击检查我,不让我关门,因为他们想看到我在做什么。如今,我一关上门,父母就也很识趣,知道我是在上课不然就是讨论功课,还有可能跟男朋友讲电话。其他时候我都是把门关一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