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时钟像一台切割机
把活生生的人裁成统一尺寸的简历
当你不需要数据佐证自己
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才会从人生的缝隙里透出来
2025年过了半载,是时候透过文字来梳理生活状况。随着时间的增长,感觉自己的文笔似乎不如从前了,也许是因为数字、数据占据了我的生活居多。
回顾这上半年的生活,我搬了家、开始了新的工作环境,认识了新的朋友圈。新工作都是需要一段的适应期——从一开始的陌生直到后来和同事们渐渐熟络起来,从以前遇到事情的时候总会烦恼、情绪往心里去(虽然现在偶尔还是会),现在的自己似乎处于舒坦却有谢旭麻木的状态了。我知道任何困难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很多时候旧同事都会问起,在新的工作环境有没有更好啊。实不相瞒,环境来说是还好,但工作量不是开玩笑的。工作头两年的我一直都在坚持不加班的原则,然而来到这里却被打破了。其实一方面也是因为同事们大多时候都是会加班的,当我尝试和他们一起加班时,虽然是在嘻嘻哈哈的状态下,不知莫名就会觉得,我们都是同一阵线的人呢。当然我也知道长期的加班只会消耗自己对生活的能量,回到家之后只想要赖在床刷手机。说了好久要开始的副业,都没有开始。
在这段时间里,我感觉自己似乎不会有要跳槽的念头了。并不是因为公司对我有多么的好,而是我很清楚的知道,即使我在这个行业辗转多圈,那些琐碎的事情还是一样的。于是我暗暗发誓,假使有一天我从这家公司辞职,那就是我转行了。
在这年纪,我似乎还没想清楚自己。
但人的一生就是在探索吧。
探索这世界,探索自己。

𝘌𝘷𝘦𝘳𝘺 𝘥𝘢𝘺 𝘪𝘴 𝘺𝘦𝘴𝘵𝘦𝘳𝘥𝘢𝘺
𝘞𝘦 𝘥𝘰𝘯’𝘵 𝘭𝘰𝘰𝘬 𝘣𝘢𝘤𝘬
𝘎𝘰 𝘧𝘰𝘳𝘸𝘢𝘳𝘥 𝘸𝘪𝘵𝘩 𝘯𝘰 𝘳𝘦𝘨𝘳𝘦𝘵𝘴
<Young Man>
我和宇宙下了个订单。
在这几个月期间,我所在的team出现了离职潮。当然大家也心知肚明哪里出了问题,于是都纷纷找着下一家。刚开始的我其实并没有被影响,毕竟我那缠手的project已经来到了尾端,而我也很开心能够开始全心投入另一场进行中的大project A,还有机会尝试新的project B。
然而,我被senior告知要去帮忙一个在进行中的另一场大project C,也是很棘手的,因为他们的client和consultants关系并不和谐。虽然我已经预知到了会被这样拉过去,不过我看到了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senior的领导方式。或许一年前的我还会对他抱有敬仰之心,但随着后来他吐露真心和露出真面目——说即使不会做事情也没关系,只要会演就好,我已经看清了他的人为。表面上的他会对着上司和外人说着,会好好地带领我们这些junior,然而在内部时就对我们说他只是负责oversee罢了,workload和一堆破事全都推卸给我们自己去承担,因为他说他的上司也是这样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确无法想象未来的自己在这里好好发挥和成长。对我来说,我看重的就是一个能够凭实力带领团队还有让人敬仰的mentor。于是开始了我的找工之旅,投了好几家但都没消息。就在我快放弃之际,我不信邪地重新再申请已经申请过的岗位。就在那一天夜晚,我和男友聊着关于工作上的事情。我就说起我看到了一个关于“向宇宙下订单”的视频,然后男友就说既然你知道你不会在现任公司久留,那你就大声说出来,你将在几时一定会找到工作。那晚我就说了,我一定会在7月尾前找到工作的。
在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好消息——是一封面试邮件,它就是前一晚我不信邪重新申请的那一间公司。这听起来有点玄,但它就是这样灵验了。接下来就是闯关,顺利通过了两次和高职上级的面试,然后拿到了offer。
因为这次的契机,也让我做了一件很冒险的事。虽然早之前的自己很常把“裸辞”这两个字挂在嘴边,说得很容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知道这份安稳的薪水对我的重要性之后就很少冒出这样的念头了。但这一次,我逼不得已决定了要裸辞。缘由是现任公司在帮我申请着renewal of pass,导致新的公司无法帮我申请全新的pass,必须要等到现任公司出结果或者是在withdrawal of pass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新的程序。我决定了后者。因为我听了公司几个员工都说等了很久,几乎是快要到pass截止的时候才出消息,而往往结果都是被reject的。我心想如果我在拖下去,很可能是两三个月后的事情,而到时候senior一定会把project C的负担全转移给我,也不排除其他project也是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既然我已经肯定会辞职了,不如就冒险这一次吧?
于是乎,在还没确定拿到新的准证情况下,我选择冒险“裸辞”了。庆幸的是,我在前几天也顺利拿到了新准证的批准。细想了一下,这8、9、10月是个充满变化的月份。
很感恩这一切的发生。我的人生已开启了新的篇章。
可是我們啊 渺小的依然倔強
不同的臉龐 也懂彼此的勉強
規則和形狀 捆綁不了每次生長
未來雖無常 答案在路上
<这条小鱼在乎>
我们在世上,是为了感受阳光。
踏入了2024年度的下半段,生活看似一概如往,脚下步伐慢慢。
前段时间实现了去韩国的自由行,沿途的风景似乎让我放下了心中许多的执念?我想在我这阶段年龄,工作是生活的中心点。回顾我踏入职场的第一年,从一开始的愤愤不平,觉得自己不甘于现状,想要让自己跳脱框架;直到后来的气馁,开始觉得过得舒服就好,不必太纠结;到现在的已接受现实,尽我所能。
我还在探索心中的calling。之前在小红书上看到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类似说关于两种心态的区别:第一种是你为了要取代正职带来的稳定薪水,所以才开始了副业;第二种是即使那不是你喜欢的正职的情况下,你还是开始了副业。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你是为了什么而去开始某些东西。在还没读到这篇文章之前的自己,虽然也并没有开始任何副业,一切都是空想而已。但的确是抱着为了要取代正职而想着去开始副业。但现在的自己,就开始认清了我还需要正职带来的稳定薪水,那么如果我想要开始副业就无非是因为我自己真的想要,而不是为了取代什么。
关于副业,脑海中想做的事情很多,被影响而不去行动的理由也很多。
也许是对自己的不够自信,害怕自己的成品会让人失望,或没有回报之类的。也许自己应该放宽心态,不必太看重得失?我喜欢的是在完成作品时能够让心意被转达所带来的满足感。
写了以上这段话,似乎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好像明白了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
你看那人们呐,追逐着
它蒙蔽了双眼
他们说那是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
却踏入了深渊
麻木了自己
钟表里的机械规律地运行着
封锁了 无法释放的潜能
在云雾里失去了方向
你是谁 要去哪
人啊 多么的矛盾
人啊 脆弱的不堪一击
我们还要互相伤害
人啊 越想抛开的越是带着向前
“未必有所成就才算活着,只喜欢看天空、散步、吃披萨的人生也很好。我来这世界,只是为了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
Your spark isn't your purpose. That last box fills in when you're ready to come live.”
太阳天窝在家,独自重温了《心灵奇旅》这部电影,又是另一番感触。
明日是踏入社会工作的一周年纪念。回顾这一年的自己似乎没有什么进展,但仔细一看,确实还成长了不少。这一年来,从最一开始的满腔热血,到不甘于自己庸庸碌碌,开始寻找转换的途径,到现在的渐渐快被循化了。这一路来我都执着于寻找属于自己的"spark",一直都认为驱动自己的一定是为了什么——而那一个“什么”我还没有寻获。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似乎开始麻木了自己。就像电影里所说的'subway makes people like that',这不就是我现在浑浑噩噩的写实生活吗?踏入电动火车,仔细观察身边的人都是同一副都市冷漠的表情,各自滑着刷手机。
说是认清了现实也罢。此刻的想法依然是走一步看一步,也许我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中寻获不到满足感,但我依然不放弃寻找别的机会。或许等到哪天,机遇会让我获得一份能过中工作上得到的满足和成就感。生活还是需要持续进行中—— so why not we just live in the moment?
一个人穿梭在人群之中
吵闹的 繁华的 但为什么 我想消失呢
这是时隔八个月后的“旧地重游”。已经许久没有好好记录自己的心情,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文笔也生疏了许多。我想我需要好好地记录那前八个月的日子、还有接下来的生活日子,也许这样可以减轻一些内心的情绪负担。
/ 毕业
去年的自己在11月份顺利毕业了。回想当时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记忆,只记得自己离开了大学宿舍回到家的温暖怀抱。在那之后有段时间都是在好好耍废,同时间也在焦虑着第一份工作的着落。8月的时候,和大学同学毅然决定飞去沙巴来一场自驾游。旅途中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事,看了最美的日落还有被雄伟的京那巴鲁山所震撼。旅行回来之后,赴了两场线上面试,再迅速地拿下了工作机会。
/ 工作
我签下了到新加坡的工作机会。在机缘巧合下顺利找到了第一间租的房,虽然有些小贵,但屋子住的都是马来西亚人所以有着一种安全感。回想起开工那天到新公司的第一天,是被公司建筑美观所深深吸引——就是那种很摩登的建筑设计,那时心想着自己能够来这样高级的地方上班真的是很幸运。才开工的第一天,就已经再自己的团队里被分派了一些任务。第二天,就被senior带着去见contractor,再来就是出席第一场project的site meeting。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去了site meeting,马上验真了在大学教科书里有着的那么一句话——“建筑业就是一个充满着人与人之间分歧和分裂”。
时间拉长一些些,自己从一开始对这份工作的战斗力满满,变成逐渐下降,甚至是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我想我面对的问题并不全然是因为公司内部的问题,反而比较是外部的影响——就是取决于自己负责什么样的project,然后project里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会这么说,是因为见识到了project里总是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吵架、推卸责任等等。而有时候面临的是工作做不到是因为对方没有提供完整的资料,但又被client追着要的情况。金字塔般食物链的关系,上层的人逼着中层,中层的人逼着下层,这就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两头不到岸的情况。
后来开始观察,公司里有高职位的senior们的工作情况,就是必须要负责更多一些的project,还有要懂得回答client的提问。Supervisor和director的工作更加繁重,是那种每天一早到晚(周末也不列外)都在回复邮件的状态。
在大学时期的我曾幻想自己如果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里爬上企业梯级那该多厉害,然而如今见识到了现实的状况就立刻暂停了如此的想法。有一次和senior交谈的时候,她就提起说在这个行业里要得到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工作的性质是project based,而建筑业一般上都会花上好几年的时间,再加上可能会延长多几年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一栋建筑。那她就给了建议说,如果可以的话就从解决了的小小事物上取得满足感,然后变成滚雪般的满足吧。
实话说,虽然在工作的开始我是有点怨天尤人的——为什么我的team没有好的领导,为什么别人的team工作都很轻松。到后来渐渐上手后,反而看到了自己其实很幸运,遇到了有指导我的senior。偶尔要自己独立的时候也培养了我比较坚强的忍耐力和工作能力呢。很快地,就要踏入工作的第5个月,未来还是充满着不定数,但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久违了,这是2022年第一次想要写下混乱思绪的一刻,也想要为在这半年内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做个概要。
/ 治疗
在偶然的机会下,第一次咨询了心理治疗师。对方是硕士生,为了完成他们的实习需要累积的咨询时间,所以免费提供了多达8次这样的session。起初只是因为好奇,还有当时觉得自己的情绪有点糟糕,一直都会希望从真正拥有心理知识的人去了解更多解决方法,于是填下了表格。虽然一开始并不是很“舍得”去花每个周末的一个小时来做咨询,但还是坚持到最后了。庆幸的是对方算是个和自己频率相似的人吧,而且能够客观地去引导我去思考我情绪背后的起因,还有如何去克服。总的来说,这段经历真的让我受益良多——更好的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直到如今,我在某些时刻还是会忆起当时所学到的应对方法,自己帮助自己。
/ 失望
自从大学最后学期的开始,我一直秉承着尽心尽力的心态地去完成我的毕业论文。甚至为自己设下了今年想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在一项每年科系都会参加的research conference里获得亮眼的成绩,就像往年的学长学姐一样。还记得导师曾对我期许过,说我的论文因为比较创新,所以会在这一届获得奖项。当时的我虽然对导师的信心深感质疑,但其实心里“我会得奖”的心态已在偷偷发芽。而导师也很用心地帮助我深夜修改,直到我交上去的最后一刻。然而好景不长,在conference的前一天,我在booklet里找不到自己的名字还有前言。我通知了相关讲师,讲师联络了相关主办人员后,意外的被告知说虽然有收到我的前言,但是由于我并没有提交完整的论文于是无法被列入那份booklet里面。当下是晴天霹雳,这是怎么可能的事情呢,明明都是同一封邮件提交的啊!于是我都把相关证据都转发了给讲师,由讲师替我转达给他们。在等待他们的回复的那一刻,我彻底崩溃了,心想着为什么会让我经历这样的事情。故事的最后,他们告知我说只是沟通上的问题,他们确实有收到我的论文。而在颁奖典礼上,我的论文也并没有获得任何奖项。那一天的我,似乎已经彻底看开了,事实的真相无人知晓,我已经做了我能做到的事情,其他事情的发生都不由我控制。没得到奖项,失望归失望,但只要我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光荣,就足矣。
/ 水逆
五月的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水逆。去了一趟新加坡游玩回来之后,很不幸地被病毒感染了。在这之前我也一直活得战战兢兢,好多时候都会担心到一直怀疑自己是否被感染。而这一次已证实了被感染之后,反而少了那些会害怕的时刻。当时回到大学后,有些不知所措,但最后还是通知了校方,然后被救护车护送到了最偏远的隔离中心。隔离中心6层楼,只住着我一个人,还有两位守卫。隔离宿舍是已被抛弃已久,房间都是铺满灰尘,厕所更不用说了。庆幸的是我的症状轻微,生理上没有影响,我只好硬着头皮隔离了7晚,然后逃离了那个鬼地方。在那之后的几个星期,我不小心从自己宿舍的楼梯踩空扭到脚。眼看脚踝越来越肿胀,我自己搭了grab到大学的诊所,然后又再一次乘搭了救护车。在这之后,我只期望6月的自己不会遇到如此不幸运之事了。
/ 阅读
重拾了阅读的习惯,但也只是在想要逃避学业的时刻才会住动去阅读。我不太记得我是从哪个地方看到了一种说法,但它的概念让我印象深刻,总是会在某个时刻觉得那样的说法又被印证了。它的说法大概就是——“ 那些被保护得很好,在家庭或教育完美环境下成长的人,经历的打击其实并不多,所以他们才能更全面、专注地发展自己,也因为有了那些足够的资源,所以更有机会达到成功”。于是我想起了身边所认识的 “成功人士”,好像都印证了那样的说法。他们有着优良家庭背景,家境属于中上,即使没有申请奖学金,依然有能力征求好的大学,读自己向往的科系。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同,但我也不晓得为什么我会一直被这样的观念所影响,而去思考为什么。
/ 关系与共情
总是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难去拿捏最舒服的距离,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好。尤其是在沟通方面,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想要说出来的心里话、真实赤裸裸的话,可是会不会还是造成对他人情绪的影响?有着一大堆的顾虑,不说出口因为不想影响情绪,但日积月累的那些想法又会不会造成一段感情已暗地里在被侵蚀?不去太过认真看待,让它过去就过去的心态,会不会又造就了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到最后会不会只变成不理解彼此内心,表面共处的人?
/ 未来的生活
来到人生十字路口。我该何处何从,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说实话,我从以前就一直认为自己会是个想要低调生活的人,甚至还说了只想要随便找份工普普通通过生活。可是在这几年里经历的事情,开阔了眼界,又不想让自己屈于这样的想法。我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份工作是能够激发“意义重大”的满足感吧。不求大富大贵,但能够配得起自己的理想就好像足够了。自身能够达到一种安稳的状态已算是最理想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