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风 浪迹远方 因为我并不平凡普通——旅行团乐队《永远都会在》
壹。
对于一面之缘有些感慨。我们在生活中与许许多多的陌生人插肩而过。总是爱观察着周围的人事物,虽然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但会因为觉得印象深刻而想把他们记录下来。就像两年前在考车时认识到的人、等渡轮时那位穿着西装面带微笑的人、在教育展遇到的学长,还有为小孩动手折纸飞机的大人等等。最近才发现自己似乎很难把他们的面孔记住,就算是当天一起谈了很多话的人,在转身分离之后,很快地就记不清他们的模样。人很容易忘记琐碎的事物,而对于不该记得的事物却永远忘不掉。当思绪很多的时候就得把它们转为文字记录下来,或许一两天之后就会忘记,但至少有个记录还能够在未来慢慢缅怀。
贰。
那一天有位自从中学毕业之后就没再联络和见面的朋友主动讯息我,然后我们开始了谈话。他的主动让我有点开心,因为这表示着我们还是朋友,并非熟悉的陌生人的关系吧。虽然我们谈的不多,气氛有些尴尬和说了几句客气话,但我还是很珍惜这一次的对话。毕竟毕业之后说要常常联络的话都是假的,只有那些很亲密的朋友才不会失去联络。偶尔看到朋友更新动态也有想要留言一句的冲动,打了几个字,犹豫,按下退格键,最终只是点了个赞。看了看留言区,都是陌生的名字,心想大家都有了新的朋友圈子,就不好意思去打扰了。也怪自己不够主动,所以才失去了几位曾经要好的朋友。
终于写下句点 终于我们告别 终于我们又回到原点 ——五月天《终于结束的起点》
四个月没见了,我的中六生涯也已经告一段落了。这四个月可以说是我中六生活中最忙碌的时刻。10月开始准备第三学期考试,11月正式开始考第三学期,然后考第一学期的retake。考完两张第一学期的retake距离第二学期唯一一张的retake还有两个星期左右。那两个星期根本是考我意志力和自律啊。还记得一开始是很有冲劲地复习回去,后来渐渐懒散,懒癌细胞也满满扩散,最后还抱着“随缘吧,考不好拿回一样的成绩也没关系了”的心态。庆幸的是当时的试卷恰好都是我有准备好的,所以发挥得挺不错,算是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同时也希望成绩出炉时不会让我失望。那天考完最后一张的试卷后的心情真的是无比兴奋,像朋友说的那样:站着也开心,坐着也开心。虽然灰蒙蒙的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心情却是很晴朗。当时的我很天真地以为终于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开始实行想要达成的小目标,却忘了身为谢师宴委员的我还有工作要做。
尽管把来日方长挂在嘴边,但都不相信来日方长。
从前的自己有过手写日记的习惯,最终还是越来越依赖在部落格打字写心情了。也许是因为害怕那本摆在房间里一角的手写日记被发现,有时候甚至会幻想,哪天我不在人世了,手写日记里的秘密被发现了怎么办,而且想要删除那些被刻印在纸上不好的回忆还得用手撕啊。于是抛弃了手写日记的习惯,干脆用部落格,重点是可以一键删除哈。
Y似乎坠入爱河了,看他对我说关于那个人的一言一语是怎么牵动他的感受,我也真是无语了。虽然曾经有过像他那样的感受,但暧昧的感觉总是很飘渺啊。也许是因为他的关系,我开始观察身边有感情线的人们。我一直以为爱情是两人性格相投才会产生的感情。但透过Y和那个人的个性,我发现其实他们并没有很多共同点。比如Y爱听华语流行音乐,而他爱听西洋重金属音乐。于是我把这个疑惑说给Y听,想听听看他本人怎么说。
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 用大把时间迷茫, 在几个瞬间成长。
八月的日子偶尔让人感到兴奋,有时候却又有点忧郁。收到成绩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所有付出的努力和恒心是值得的,感觉上自己离梦想的距离缩小了一些些。虽然这份成绩单藏有惊喜但也有意外,不过还是答应自己一定会更努力扳回一城的。恍然大悟,中六的日子快要结束了。还记得去年的自己在埋怨这一年半会很难熬过吧,没想到时间的流逝还是让人不禁感慨。在班上和好朋友相处的日子越来越少了,我们干了很多傻事,比如在空节的时候联手写了小鱼的故事,无聊时在彼此的书上涂鸦,胡乱调侃对方还有“深度话题”的开创。虽然这些事情听起来很幼稚,但他们的存在对我来说是很重要。我想我自己一直以来只是中等生,但我很清楚地意识到,当我与他们在一起时,他们的努力向上会激励我,偶尔彼此也会产生隐形竞争,这些只不过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而已。
还要多远才能进入你的心 还要多久才能和你接近 咫尺远近却无法靠近的那个人
也等着和你相遇。—— 《水星记》
壹。
偶然发现自己比较喜欢在星期六晚上更新部落格。我似乎曾说过同一句话?记不清了。
我不晓得这是否是一件好事,因为习惯了把事情记录下来之后就慢慢地让它从脑袋储存空间中褪去,直到某天翻看时才把那些零零碎碎的记忆像拼图一样拼完整它。
偶然发现自己不再动笔创作了,除了为华文班诗集写下几篇幼稚的诗词以外,我再也写不出其他作品了。就连部落格发布的帖子更多的是自己情感的抒发和寄托。
曾有些时候希望有谁能够看见,但又害怕别人看穿了自己,偶尔也庆幸它依然美好的存在着,不被眼光束缚着。
坚持下来的事情不一定是为了谁。
那些美好的兜圈 让回忆值得怀念。— — 林宥嘉《兜圈》
壹。
总觉得离开中学生活之后,朋友一个接一个走远了、散了,没联络了。因此才会感受到长大后就是朋友会越来越少这个真理。身边留下的朋友并不多,他们都是我最珍惜的那些人。19岁生日,原以为会很平淡地度过,毕竟长大了之后对于惊喜这回事从来没敢多想,也许是怕有期待了就会失望,所以认为顺其自然就好。可能就因为我这样认为,所以朋友们都成功地给我了惊喜。我想我这几个星期过得很快乐,因为从家人和朋友那里感受到了幸福。有很多让我开心的事情都想写下来,虽然并不害怕自己会遗忘那些美好的回忆,可是还是要把他们
即使看不清楚我们稚嫩的年轮 灿烂的光也因蒙住双眼而熄灭。—— Hyukoh《Tomboy》
壹。
时间总是在忙碌的日子中消逝地特别的快。半年过去了,第二学期也结束了。还记得去年的我在深思到底第二学期的日子真的有那么苦吗,如今经历了一切,很庆幸自己很坚强地撑过来了。我想中六生涯真的让我改变了很多,让我跳出舒适区,变得更勇敢,信心也增加了一些些。在考试前夕特别难熬的时刻,偶尔会想起中学时期有次因为物理这一科没做好充足的准备,导致自己压力过度,承受着排山倒海的崩溃情绪。换做是现在的我,虽然还是会害怕,会有压力,可是已经学会克服它。
让我轻轻的 温柔的 被淘汰 然后优雅的 固执的 再重来。—— 艾怡良《寂寞无害》
壹。
围绕着自己的是无穷的压迫感。我特别不喜欢这种忙碌,每天机械般重复着那些——醒来上课读书复习睡去。这样日复一日的日子很让人厌倦,虽然早应该习惯了这种生活。即使复习了再多的书,心灵上还是很空虚,总觉得生活很无趣。读文学史的时候,里面提到了“文字狱”,也就是一种统治者愚民的政策。还有封建时期的考试制度,就是要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然后完全背起来去考试,只为了得取一个好官职。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活在尖端时代的我们,这个制度怎么还是从未改变?相信很多人还是一样,靠死背来应付考试,谁又真正理解除了考试以外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和来源?或许这样地随波逐流才是不变的法则吧。
贰。
今日和同学参了翻译比赛。说实话,一开始想参加的目的是因为好奇心,还有抱着去吸取经验的心而去。后来知道华文组的只有几队而已,这也说明竞争很激烈,我甚至把其他科目的笔记放进了书包,以防自己输掉后的时间没事做。因为是考试前几天的比赛,所以并没有做什么准备,反而是临时抱佛脚才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华语翻译去国语的特别词汇来读。第一场比赛的时候,50题选择题比想象中的还要容易很多。在宣布晋级第二场比赛的时候,心里是很紧张,在剩下最后名额的时候终于宣布了我校的名字,而我也不晓得为什么突然松了一口气。第二圈是进行口译
生命吹过面前 不吭一声 划成了掌纹 挥霍了缘分 看透了景色 我懂的深刻 —— 苏打绿《喜欢寂寞》
壹。
我对于音乐有一种执着,如果一首歌加上歌者的嗓音能够让我想象出一幕幕的场景,那么我想我一定会爱上那位歌手,就比如青峰。他那把独一无二的嗓音配上瑰奇的词勾勒成一章章动人的乐曲。认识苏打绿应该已有十年之久,就从那一首《小情歌》然后深深陷入他们的魅力。“他们的音乐,没有刻意的落笔,没有虚伪的诉求,但却及其真诚与善良。” 他们的歌不温不火又暗潮汹涌,总是无意间碰触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而产生了共振。
贰。
很久没有好好读一本小说了。上个星期的某一天因为心情很郁闷,决定要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就终于把早已买的《怪物来敲门》(A Monster Calls)拿出来阅读。我买的书都是英文原版,早已对翻译小说失去了兴趣,就有些感觉是不能翻译过来的吧。这本书差不多200多页,我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完成它,间中还有让人很感动的瞬间。前一阵子是先透过不晓得谁的推荐,然后知道它有电影版,可惜当时已经错过放映时段所以没来得及观看。再后来才知道这部电影是从小说翻拍的。读完那本书的第二天马上就观看了这部电影,真是满满的震撼啊。论主人公(他是个小男孩)的演技和视觉效果是完全一级棒,故事的陈述手法也差不多和原著相近。一直无法忘记紫杉树对小男孩说的那句,
@nicholasdyee
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风景。——几米
壹。
我想今年是我更新部落格最频繁的一年吧,也不晓得是否有读者在世界某个角落看着这一字一句,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这里抒发心情。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总是无法向身边的朋友诉说心事(除了几位挚友),因为我相信泛泛之交并不会去了解你真实的感受。比起说话,我还是比较偏爱用文字来陈述我的烦恼之类的。就像在我心痛的时候,挚友提出要拨电话给我让我把事情说出来会比较舒服但最后还是被我婉拒了。我最害怕的是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亲口把事情说清楚的那一刻,听见那把声音是哽咽的,那样只会让我更加难受而已。
贰。
突然觉得自己不被信任真的很悲哀,他们眼中的我似乎是个肤浅、幼稚的人。我一直都在忍受着,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当玩笑就算了。可是我是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有时候他们的态度我真的无法接受。虽然很想撕逼,可是最后还是忍下来,干脆默不作声。表面上的关系似乎很友好,可是看穿了一些事情之后我再也无法以同样的态度来面对了。我相信他们在我生活中也只不过是过路人,我也不会与那种人交心,毕竟他们早已伪装好自己一副好人样,我又何必以我的正面目去和他们交往,我觉得这样的感情很没有意思。有些人远远的看见了就好,走得太近会发现他的心,无法直视。
叁。
在乎谁 太可悲 笑着说无法体会 转身又走入了漆黑 还得装作 已经无所谓 ——《面具》韦礼安
壹。
最喜欢的感觉莫过于和不管多久没见面的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尴尬,不必想有什么话可以聊,而是只有说不完的话。下一次见面又不晓得是多久以后,但我能确定的是我们的感情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贰。
我似乎说过我不善于吵架,更没有想过会和关系好的朋友吵架。如果是普通朋友,或许还可以很潇洒地把关系切开,可是情况并不是如此。总是把自己想象成那种潇洒、没有谁还能坚强活下去的人,但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还是脆弱到爆表。手依然颤抖着,身体不知觉地发冷,我主动结束了争吵,我甘愿输了也不想赢。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因为那样太严重了,却只有无限的悲伤与反省。接近凌晨2点,辗转难眠,窗外走廊的光照射入房,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爬起来将窗帘拉上,就任由它吧,在混乱的思绪中最终还是睡去。
叁。
有的人爱得像是一个观众 最基本的感情戏也看不懂——杨丞琳《观众》
壹。
二零一七年的第一部电影以《思裂》掀开序幕。我承认我是一个爱看电影的人,最主要是内容只要能够引起我注意的我都会去看,次要的话就是看演员,只可惜我没有特别喜欢的演员。这些年来我都有在阅读英文小说。曾经买过英文爱情小说,可是怎么读也无法让我有股想要一口气读完它的冲动,可能是因为厌倦了爱情故事,所以大多数都是半途而废哈。
然而我第一次接触悬疑惊悚类型小说就是《别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这时我才突然发现以悬疑类型的英文小说最能够让我兴奋、好奇,然后想一口气读完它。继这一本之后就是去年也被翻拍成电影的《列车上的女孩》(The Girl on the Train)。虽然看了原著小说,但我并没有去看翻拍成电影的版本,主要原因就是电影也是有不足的地方,无法把全部细节呈现出来所以就依靠我在小说所理解到的来想象故事场景吧。
前一阵子在脸书上偶然看见了《思裂》的预告片,
海鸥不再眷恋大海,可以飞更远。——周杰伦《明明就》
壹。
平淡的迎接2017年。一切依然如往常般,只是科目的难度增加了。课业上的压力是抹不去的,不过很庆幸有挚友的存在,不管他们是在我身边还是身在远处陪伴着我。总是害怕挑战的我,去年已经有小小的突破,我想这一年我应该更勇敢地去冒险,不要害怕失败了。设下了目标,只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贰。
前往吉打的路程中必须先坐渡轮过海才能搭火车去目的地。在等待渡轮的当儿,有位男士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一身西装笔挺,胸前有几枚徽章,左肩上挂着工作包,左耳也戴上了一边的耳机。当他走进等待区的时候,我似乎看见他的脸上是带着浅浅的微笑。我猜想也许他是酒店里的工作者之类的吧。
其实他那无意间的微笑,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这应该是他的职业病吧?如果是普通的工作者的话,在这情况下身穿长袖真的让人不舒服,况且天气也很热,应该会露出不耐烦又或者是面无表情。然而他并不一样,他依然站得很直,偶尔可以看见他的手指随着节奏轻轻敲打在工作包上。总的来说以他轻松的模样我深信他是服务业工作者。
好吧,先声明我不是偷窥狂,只是他的一举一动让我很在意而已。
之后一段路他再次出现在面前,我注意到的是他竟然和在站岗的保安人员请安。对于他的态度我真的很佩服,相信他这一程路是日复一日的吧。能够享受生活的样子真好。
叁。
那天把练习纸借给了补习同学,没想到发生了一场恶作剧。那个同学像是媒婆一样把他朋友的个人资料写到每一张纸上,其中一页他还写下了《告白气球》中的歌词。好吧,其实我很少听那首歌所以对他的歌词不了解,原以为他只是随便乱写的,直到朋友告诉我那是一首歌我才懂哈哈哈。对于他所写下的废话当然是当作没看见就算了。而我也突然发现身边有很多男性朋友都是喜欢周杰伦呢。